廣東東莞西門子PLC模塊代理商
S7-300啟動時的組織塊OB100在CPU啟動中只執(zhí)行一次的特性,對增塑劑伺服電機的控制方式依據(jù)機組不同的啟動狀態(tài)采取了不同響應曲線下的控制方法。具體來說,在CPU啟動時(此時增塑劑存儲量必定為零),通過啟動組織塊OB100中送出高速運轉命令至增塑劑伺服電機,使控制曲線成為欠阻尼響應狀態(tài)以實現(xiàn)對存儲器中增塑劑的快速積累。而在非CPU啟動狀態(tài),控制增塑劑伺服電機的FC功能塊將送出普通速度命令,使控制曲線成為比較接近臨界阻尼的過阻尼響應狀態(tài)。
新的設計*避免了CPU重啟時帶來的增塑劑積累過慢的問題、減少了廢品數(shù)量,因此這樣的設計不會影響正常生產狀況時增塑劑含量的穩(wěn)定性。
(2) 對濾棒剔除支數(shù)的計算策略
在纖維濾棒成型機的生產中,為保證濾棒質量,每當速度低于一定的設定值時,機組就會剔除此時的濾棒。此時機組的速度是不斷變化的,按通常方式無法計算出具體的剔除支數(shù)。這對統(tǒng)計生產效率帶來了相當?shù)睦щy。
筆者可以得到動態(tài)的車速反饋,但這條反饋曲線是不斷波動和變化的非線性曲線。對于非線性曲線,數(shù)學上只能夠采用面積積分求解的計算方法。對于此項目就是要求給出一定時間內主電機的圓周行程,即機組一段時間內所生產的濾棒長度。
從這一角度出發(fā),筆者考慮采用了對車速進行模擬積分的計算方法,即從積分的基本定義出發(fā),求出剔除時間內的濾棒生產長度L=Σ(Δv*Δt),再除以單個濾棒長度得剔除支數(shù)的計算方法。
按照積分的定義要求,積分求解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夠成立。這個條件就是Δt要足夠的小即Δt→0。在實際過程中,近似認為Δt=20ms時可以滿足條件。此時,計算得出的濾棒支數(shù)與實際濾棒支數(shù)的誤差在±3支以內。在精度上,以高生產速度3300支/分鐘計(此時濾棒長度為120mm),±3支的精度是*可以滿足精度要求。所以筆者認為只要將Δt控制在20ms時就可以滿足積分求解的條件。
原系統(tǒng)的PLC掃描一周的時間高達幾十毫秒,顯然不滿足要求。而此項目采用的S7-315-2DP,其單指令掃描周期為10μs級、整個掃描周期被縮短為7~8ms,這樣就滿足了積分計算的要求。
(3) 對拼接紙圈的控制策略
改造之前,纖維濾棒成型機執(zhí)行的是降低運行速度再進行紙圈拼接。這種降速接紙方式對實際生產是不利的:每次降速都會造成車速的大幅度變化,影響了濾棒的質量。為消除這種影響,筆者采用了不降速拼接的方法。
不降速拼接和降速拼接并沒有本質的區(qū)別:兩者采用的接紙動作一樣,兩者只是在機械結構和電氣控制元件上有區(qū)別。接紙速度的提高勢必使紙圈的靜摩擦力同等上升。如果轉速斜坡率過高會產生很大的靜摩擦力,該力會撕裂紙圈。如果轉速斜坡率過低,拼接時的紙圈浪費將增加。
為避免煩瑣,該項目放棄變頻器對接紙電機轉速的分段控制。為求出靜摩擦力和紙圈長度兩者之間的優(yōu)控制,筆者對接紙電機上升時間采取優(yōu)篩選法。通過優(yōu)篩選法得到的電機上升時間大約為3.4s。考慮到生產情況及電磁閥等器件的時滯效應,將這一時間進一步放寬為3.5s。
3 程序設計
程序設計采用了結構化設計,將所需實現(xiàn)的各主要功能編制成為S7-300中的用戶功能塊(FC塊),在主程序循環(huán)模塊(組織塊OB1)中調用這些已經編制好的子程序。
程序設計分成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兩方面。在硬件方面針對系統(tǒng)要求進行設計,在軟件方面則按需要編制了速度計算模塊、報警和故障模塊、伺服電機執(zhí)行模塊、增塑劑執(zhí)行模塊、生產統(tǒng)計計算模塊等FC塊和預設、保持系統(tǒng)及生產數(shù)據(jù)的數(shù)據(jù)塊DB塊。
(1) 硬件設計與組態(tài)
本系統(tǒng)在S7-300的硬件方面采用了1塊PS307 5A電源模塊,1塊CPU-315-2DP,4塊24V/0V SM321數(shù)字量輸入模塊,3塊24V/0.5A SM322數(shù)字量輸出模塊,1塊FM352-2高速計數(shù)模塊,2塊SM331模擬量輸入模塊,1塊SM332模擬量輸出模塊以及用于DP總線通訊的IM153-1通訊模塊1塊。
S7-300外圍設備為5個伺服電機的DP通訊端。
對上述硬件按要求進行組態(tài),分別占據(jù)Profibus-DP通訊端的2、3~7和9號站,具體硬件組態(tài)如圖3所示。